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241次组卷 | 54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2 . 2020年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互致贺电,庆祝中菲建交45周年,双方回顾了建交后中菲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加强两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共同意愿。中菲建交的历史背景是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 . 2016年11月,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赢得总统选举,并借助台湾问题极力打压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关系成为焦点。如图是作于2016年12月、反映中美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A.美国霸权主义侵略行径始终如一
B.国际秩序构建遵循的是丛林法则
C.中美关系的主要分歧是规则冲突
D.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话语主动权
2022-04-20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4 . 依据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还讲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引自卢洁《中国梦 ·复兴路》

材料二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有指导作用,概括起来说,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一条线一大片即实行反对两霸、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反苏阵线的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苏美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条线”,即沿苏联周围,从中国经日本,到中东,到西欧,南到大洋洲,最后到美国这一条线:“一大片”,即这条线周围的国家。第二,“左、中、右都让来”,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摘引自罗恩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并概述大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并阐释1949-1976年这一时期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等矿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年“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的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主要是美国。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合法代表席位的恢复;在中国周围的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派遣间谍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直接参与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和轰炸。同时,美国和蒋介石还于195013日专门订立一项协议:美国供给蒋介石集团16艘军舰、5个师的武器装备、雷达及飞机修理设备,并继续拨付援蒋的剩余款项。但杜鲁门于15日又发表一个声明,声称此时美国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想利用其武力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卷入中国的内争。对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警惕,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根据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构想,尼克松政府首先急于在保全美国面子的情况下从越南脱身,1973319日,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其次,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以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再次,对苏推行“缓和”外交。在保持同苏联激烈争夺的同时,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对话”,试图用军控协议限制苏联扩充军备,用满足苏联某些要求的经济协议,换取苏联克制扩张行动。最后,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20世纪50年代敌视新中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8 . 1958年,为更好的带动经济建设,河北省会迁到工商业发达的天津;1966年为了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省会又从滨海的天津内迁回保定。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变化B.美日由敌对转向合作反华
C.我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D.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9 . 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 . 如表是美国《时代周刊》时面信息的节选,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封面封面主题艺术符号构成封面综合评价
1950RED CHINA'S MAO
New war,old warlord(War in Asia)
1.毛泽东形象
2.红色妈蚱群
负面
1972Nixon's China Odysey1.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2.周恩来与尼克松会面
3.中国歌舞表演
4.尼克松游长城
正面
1983Baishing Mao's Ghont1.邓小平形象
2.毛泽东轮廓
3.山川、河流、云彩
4.工业化城镇
中立
20031.SARS NATION
How this epidemic is transorming China ?
2.Why the virus spreads China's Cover-up?
How scared should you be?
左图
1.印有肺部阴影的中国国旗
2.白色色块背景
右图
1.戴口罩的西方女性
2.“关于非典真相”的英文字符
负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7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