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9年,在成都主办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于敏临危受命,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到氢弹理论研究。此时新中国的氢弹研究“一篇空白”,在1965年于敏找到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根据国家需要,于敏相继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1986年起草《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将我国核试验推进到实验室模拟水平,真正稳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于敏获“共和国勋章”称号。

——摘编自《于敏:献身于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核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成功的原因。
2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 .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管理和观测天象的机构叫观象台,一般设置在都城。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天气和气候现象的记述。战国时期,有了“八风”的记载和对云的分类,军事家们主张战斗中重视和利用风向作战,在兵法书籍中记载着许多利用气象条件打仗的事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产生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各个朝代都关心雨雪记录,明代永乐年间还专门规定各州县把降雨记录情况向朝廷奏报,并由皇帝亲自批阅。我国古代气象科学中,对暴雨等灾害的预报,以及物候、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有许多论述和记载,在生物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据李继伟《论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成就》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气象已经基本实现近代化,但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担任局长,从海内外积极罗致人才,培训干部。1956年,全国已建成气象台站1377个,基本满足了当时气象分析和预报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机等在业务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1995年,成立国家气候中心,这使我国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中建立国家级气候中心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张海东等《新中国气象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成功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5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2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时代的破冰者》


(1)材料1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突出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2中“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21-12-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6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7 .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4)后果:“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021-11-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国家利益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从当时国际环境的角度出发,中美两国关系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符合两国各自利益的双赢选择。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在任)指出,美国选择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他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1973316日,尼克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中国的完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重要的是,要记住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个太平洋人,他认为中美之间比苏美之间的共同之处要多得多,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真理”,“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

——摘编自鲁宸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9 . 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021-1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周恩来曾向来访中国的美国客人说:“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使相互敌视B.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对峙
C.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D.美国曾经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