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这反映出当时(     
A.国防建设受到“左”倾错误影响
B.中苏关系恶化倒逼中国科技发展
C.发展核技术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D.人民群众对科技进步的迫切愿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175次组卷 | 5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9年,在成都主办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于敏临危受命,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到氢弹理论研究。此时新中国的氢弹研究“一篇空白”,在1965年于敏找到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根据国家需要,于敏相继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1986年起草《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将我国核试验推进到实验室模拟水平,真正稳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于敏获“共和国勋章”称号。

——摘编自《于敏:献身于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核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成功的原因。
4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6 .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
A.说明核武器虽然有很大的威慑力,但只有苏联研制出了核武器
B.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说明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条件
D.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2021-03-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就震惊了世界,它打破了美苏等大国对核武器的垄断,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能力。这项成就是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8 . 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
A.美国B.俄国C.苏联D.英国
2021-03-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西方人转变观念是因为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C.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10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早起源于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1957年科学奖进行了首次评审,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共297项。以下科技成果可能被列入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现D.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