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军国民教育。梁启超在著作中强调中国先秦时期就有武勇之精神,但也应借鉴他国的军国民主义教育,通过举国皆兵的教育,使国人“把体操练得好好的⋯⋯”,以造就武勇刚强的“新国民”。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和学社,特别重视军事训练。1906年,清廷推行学制改革,强调“体操一科,稍长者,以兵式体操,严整其纪律”。辛亥革命后,学堂的体操课,被兵式体操和军事训练所代替,对此,茅盾曾说道“湖州中学的体操课,实在是正式的军事训练,远足是急行军的别名罢了”。新文化运动后不久,军国民教育为更为科学的新式学校体育所取代,近代中国体育自此脱离“国家化”的单向度,开始步入多元发展的阶段

——摘编自郑志林《论军国民教育与我国近代体育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先后提出“国民体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口号,并相继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等政策,明确要求在厂矿、学校、部队及机关中成立体育协会,切实开展体育运动;农村地区在群众性体育的广泛性和经常化上下功夫,有步骤、有计划及科学地普及因地制宜的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上,实行国家体委和体育总会统一领导,各部门相结合的分工合作、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模式,各地群众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育协会组织开展。20世纪50年代末,共建立全国性体育协会21个,基层体育协会近4万个,农村基层体育协会3万余个,广播体操、课间操及工间操等“操类”活动空前繁荣。后期,随着体育学校及体育场馆等基建项目落地,以球类、武术、拔河等项目为主的群众体育活动日渐丰富。

——摘编自赵述强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体育治理的历程回顾与新时代瞻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军国民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2 . 上世纪50—70年代,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共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工人12.5万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1万多人,支援了武钢、包钢、酒钢、攀钢等钢铁公司的建设。这一举措(     
A.有利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B.保证了“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
C.推进了新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D.顺应了改革开放工业化的建设需要
2023-04-03更新 | 503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A.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B.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D.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2022-11-27更新 | 339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79年3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年4月28日,中国向美国发出抗议照会,指出该法案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协议。此后,中国把精力集中在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上,涉及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框架性安排和实施细则。这表明此时
A.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B.中美就台湾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D.中国对基本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2022-03-26更新 | 674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诊断性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7 . 到1950年,新中国与6个亚洲国家、12个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至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进入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包括非洲的26个国家,拉丁美洲的13个国家,东南亚、南亚的5个国家,西亚的7个国家,太平洋的5个国家。这可用于佐证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效果明显B.中美关系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大D.中国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历程曲折
8 .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9 . “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
A.中美关系B.中苏关系C.中日关系D.中英关系
2021-05-03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