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有研究者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很多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有如下内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说明
A.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求同存异方针具有强大适应性
C.我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各国赞赏D.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核心利益
2 .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 . 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2020-07-12更新 | 5245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2年7月,日本新任首相田中角荣在首次内阁会议上说:“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推动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关键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关系解冻
C.中日矛盾消弭D.中苏关系正常化
5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6 . 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
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69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人教版)-第17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6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B部)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进行
9 . 下表是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
1953~1957年8017.80933.2111.60
1958~1962年6983.20833.3211.90
1963~1965年5004.50374.027.50

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
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
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
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
10 . 20世纪50作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
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国民经济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