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周恩来曾向来访中国的美国客人说:“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使相互敌视B.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对峙
C.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D.美国曾经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2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 . 尼克松说:“我知道……使我们(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都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是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政策。”材料中“世界的新形势”指(     
①美国陷入越南战争②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苏关系恶化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尼克松总统在与毛主席的会面中谈到:“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问题是,我们的哲学不同,但我们都脚踏实地,都来自人民,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有益于中美两国,也在今后的岁月中有益于全世界。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美国总统尼克松谈话反映了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中美建交符合两国根本利益D.两国文化的根本差异
5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6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019-09-27更新 | 24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 .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我国1959到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一历史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不能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C.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应适当D.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