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1979年到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轨时期,中共从此告别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时代,集中致力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欧洲在思想领域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并结合史实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概括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所做的努力。
2021-08-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有史学家指出,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是(   
A.多元文明模式同时并存
B.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曲折前进
D.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边为我国《1978—2008年不同类型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该表突出反映了(     
不同类型企业产值所占比重
1978年1990年2008年
国有企业77.6%43.1%27.2%
集体企业21.8%38.4%42.1%
私营及个体企业0.2%8.3%14.0%
外资及其它企业10.2%16.7%16.7%
+
A.所有制结构的变化B.经营规模的变化
C.经营自主权的变化D.管理方式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92﹣1996年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状况表,该表数据变化主要反映出
年份户数(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金(亿元)
199215342468601
199317672939855
1994218737761319
1995252646141813
1996270450172165
A.个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6 .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古代文献上把长安的地理条件概括为:“因奉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以为国”。自周秦以来,关中农业生产发达,农耕文化发展迅速,是秦在关中平原中部开拓耕地和兴修水利的结果。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总计227年。这些为长安城成为当时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翠萍《西汉长安城的布局特色》

材料二 北宋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这些都不再适合建城坊了。宋初,由于内城城墙倒塌,以及市场规模和体系的不断扩大,开封已经发长成了一只蜂箱,许多人在此从事商业活动。965年,宋太祖把宵禁开始时间推延到凌晨1点,以鼓励工商业发展。宵禁在100年后完全取消,这就意味着许多商铺可以全天24小时营业。

——摘绵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 未来五到十年,都市图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下步,应以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都市因建设,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而都市图是城镇化到城市群的中间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就有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等。

——摘编自刘世锦《中国发展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长安城成为“最大的消费性城市”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市”的发展的角度概述北宋开封城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与西汉的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作答:①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21-07-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煕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管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材料三:我国已履行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将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入世的时间(年份),并分析入世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