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如图,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经营开辟专栏,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他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     
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讨论
一、《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
二、《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24日,7月5日,18日,28日,8月22日,30日。
三、《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
A.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导致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2024-02-29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向中央提交报告:“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业。”“既要维护我国的主权,执行中国的法律、法令,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海关制度,又要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由此,中央(     
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批准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邓小平于1992年初,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下列项中,属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
1900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的发展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原因,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城市改造进行简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指出新中国成立后AB、BC、CD三个时段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以“改革”为视角简析CD段特点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边为我国《1978—2008年不同类型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该表突出反映了(     
不同类型企业产值所占比重
1978年1990年2008年
国有企业77.6%43.1%27.2%
集体企业21.8%38.4%42.1%
私营及个体企业0.2%8.3%14.0%
外资及其它企业10.2%16.7%16.7%
+
A.所有制结构的变化B.经营规模的变化
C.经营自主权的变化D.管理方式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7 . 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均诞生于这一年。下列各项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证信卫星
D.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2-04-13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集体农业痕迹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体制的逐步废除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形成
9 . 如表为1992﹣1996年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状况表,该表数据变化主要反映出
年份户数(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金(亿元)
199215342468601
199317672939855
1994218737761319
1995252646141813
1996270450172165
A.个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10 . 1985年,我国关税政策从“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1992年以后,启动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税进程,截止2001年,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1985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C.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