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12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2022-08-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11月,在邓小平主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立。邓小平曾先后10多次召集起草小组开会,明确提出起草“历史决议”要突出三条:一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二是实事求是分析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公正评价其中的功过是非;三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总结,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进行了概括,为中共把全党思想统一到邓小平设计的、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于泽远《中共第三个历史问题决议》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制定并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2-0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2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十三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4 .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B.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节的纪念活动,“在工界作简易之宣传,俾彼等了解个人之利害与夫世界之趋势”。192551日,在广州纪念“五一”节活动时,适逢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东召开,全省农民大会又恰巧在该日成立,故广州工农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群众,沿途高呼“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纪念“五一”节的意义,先是谋求“工人的幸福”,再是谋求“人类的幸福”。

——摘编自曹晓辉《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

材料二   《人民日报》中有关劳动节的报道较多,其中有关劳动节的评论基本上是以社论形式出现。19492018年带有“劳动节”主题字样的社论文章共计52篇,对全部文章进行词频统计,报道的主题方面,建国初期的报道主题以生产节约(23.6%)、和平战争(22.3%)为主,改革开放初期以工人地位作用(16.9%)、牺牲奉献(7%)为主,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以来)以赞美劳动(19.7%)、工人地位作用(9.4%)、关怀工人(8.7%)为主。

——摘编自周存《礼赞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简析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期间纪念劳动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对建国后《人民日报》关于劳动节报道主题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3-05-28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知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军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2-06-12更新 | 3931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330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进行有益探索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
9 .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从1976年1月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被评为1978年、1985年该刊“年度风云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周刊评论:“一个新新中国的梦想者

——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1月《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材料二   


封面图片中央为邓小平像;左侧是游行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圈像,农民在地里插秧;右侧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照相机、时尚服饰和汉堡包等消费品。


(2)1985年《时代》周刊认为:中国越改革开放,就越远离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2021-01-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毛泽东以极大的热心投入湖南自治运动,把各省自决自治看作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方法。……7年以后,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摘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大事记(部分)

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4月中共中央批准决定摘掉全部右派分子的帽子
5月《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会议决定经济战线必须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移到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利用外国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上来
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

——摘编自《历史》必修一、二、三及选修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1927年毛泽东是如何实践“革命是暴动”这一理念的。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我国社会主要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