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3 .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016-11-27更新 | 1534次组卷 | 47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1-30更新 | 1826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2016-09-12更新 | 1054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仿真卷(A卷)
6 .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7 . 某校高一(1)班组织了主题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探究活动,分小组对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进行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组同学收集到有关宋朝海外贸易的资料: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告代经济史》

材料二   第二组同学收集到中西方对外航海的两则资料:

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

他们每年驶多少艘船?…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是基督教还是异教徒?

——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敕令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清·张廷玉《明史·宦官一郑和传》

材料三   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资料: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方对外航海活动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请就本次探究活动,写出你可以补充的内容。(提示:可从史实、方法、认识等任一角度补充)
8 .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①④
2020-03-14更新 | 279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3—2008年中国三大需求的比重与贡献(单位:%)



注: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总需求的增加。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l982~2009年》等。
(1)上述表格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试概括出其中的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9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谈谈你对材料中邓小平的话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