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学相继出现三种“新史学”及三次史学转型,在主旨和内涵上不尽相同,但都对传统史学加以“扬弃”,并且“弃”多于“扬”。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源远流长的传统史学范式趋于式微,而传播欧美史学理念及采用欧美范式来书写历史蔚然成风。同时,著述语言则大多采用杂糅众多翻译元素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的形式也从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札记体转变为专著、论文和通史等体裁,而历史研究的史学趋于形成;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事迹,而是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经验,而历史研究的要旨在于“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而非止于“记载事实”;历史叙事也不再以华夏中心,转而接受某种世界史观;历史的功用不仅在于资治和“惩恶扬善”,而且关乎国民教育和国族构建。此后,在1946—1966年间确立了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新史学”。否定传统史学,排斥19世纪末以来的“新史学”和欧美史学,并且学术和政治的边界不清。历史研究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以唯物史观为解释历史问题的准则。“文革”结束以后,新时期中国史学界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史学思潮经历了“回到马克思去”“回到乾嘉学去”“走向系统化”“走向跨学科研究”等交替递进的演化过程。各种史学思潮的兴替,见证了这个时期中国史学的多样性,向欧美取法逐渐成为潮流,追赶国际史学的前沿;普遍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来考察过往,借助各种理论工具来发掘、组织和诠释史事,以揭示过去的意义。

——摘编自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材料二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只是注解式地单向借用,而不能在细致微观的研究中加以深化、发展和修正,乃至新创自己的理论和概念,以“应对西方中国学的挑战”。因此,不可“对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

——摘编自《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时期史学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2023-03-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四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6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作者孙长江曾表示:“1978年对于我来说,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在《实践》一文发表后同年召开了党的重要会议,对该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该会议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B.该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8年以来,成都身处内陆却一路向前,2020年再次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下列与之相关的推动因素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③农村改革的开展④重庆的直辖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序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7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要事迹(活动)摘选


——据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整理

材料二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不仅会议本身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了同危害已久的“左”倾指导方针的决裂,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经过近20年的实践的检验,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证明这次会议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新的振兴的良好开端。

——张寿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并用一句话对这些贡献加以概括。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伟大转折。
8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9-01-30更新 | 4473次组卷 | 8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由此,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表明,十一届中全会的召开
A.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
B.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
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