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3-07-17更新 | 294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4914010337
1957784405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81517826632515
198470303484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合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627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工业重镇及大型企业,发表了“北方谈话”,强调“思想僵化,就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北方谈话”立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巨大反响。这
A.完成了思想解放任务B.启动了国企全面改革
C.指明了改革开放方向D.宣告了新时期的到来
7 . 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 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
8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
A.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B.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叶剑英同志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叶剑英发挥了重要作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容置疑。他还提出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地搞上去。在担任人大常委的工作中,主持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80年代,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这种思路,并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统一的精神基石,唤起人民对祖国的热爱。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叶剑英委员长对台湾问题发表了九点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陈弘君《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


(1)根据材料,简述叶剑英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剑英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对祖国统一的意义。
10 .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两次会议
①都是在“左”倾错误导致革命或建设失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转折
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都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