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加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
A.新时期我国外语研究世界领先B.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顺应需求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突出D.新时期我国人才满足国家需要
2020-11-18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五校(宜城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曾都一中、南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80年3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邓小平意在说明
A.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B.要完整准确地研究清楚社会主义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是失败的D.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2020-10-01更新 | 403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4 . 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
内容 出处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A.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保障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C.对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
5 .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即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C.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D.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 . 1979年.新华社报道了山东临清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第二年又报道了兰州雁滩公社李德样从生产队分到一万元,被社员们称为“万元户”的通讯。“万元户”一词由此开始流行。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模式初步形成B.农村改革由东向西推进
C.社会价值观念逐渐转变D.人民公社体制焕发生机
2020-01-12更新 | 314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材料表明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
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
2019-10-18更新 | 47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选择性必修1)-第03单元法律与教化(B卷·提升能力)
8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019-01-30更新 | 4953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5-04更新 | 81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016-11-27更新 | 3536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