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6年,深圳出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验条例,决定在六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1987 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截至1988年底,全国已有股份制企业6000家,股份集资额60多亿元。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断深入
C.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2022-11-04更新 | 1089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议。这些做法。(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 . 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2022-07-14更新 | 4327次组卷 | 4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文是1982年11月15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我跟着他,沿着闹市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
迈进被陈旧的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
……
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
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
它倔强地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
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
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1-10-22更新 | 118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2014年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1978年至1992年历次重要经济会议中,我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经历了如下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78年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
1981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0年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改革的初衷是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80年代对改革路径已形成清晰认识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渐明确
D.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2021-05-2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①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②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设置经济特区   ④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2020-10-14更新 | 348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这主要是由于
A.农村改革的推动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沿海港口的开放D.市场体制的成功
2020-09-17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07-12更新 | 3418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2020-07-11更新 | 5630次组卷 | 6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