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C.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D.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