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时期

城镇总人 口增加量

人口移动 人数

劳动力移 动人人数

人口移动 年平均人 数

劳动力移 动年平均 人数

1982-1990

8715

6510

3208

814

401

1991-1995

4979

3901

2020

780

404

1996-2000

10732

10237

5732

2030

1145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8-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2-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
4 . 2012年1月9日南都社论中提到:“20年前,在中国的南方,一个伟人重启了改革开放的航程。从此,中国改革再度出发,以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的增长速度,创造了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其中“改革再度出发”指的是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2021-08-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021-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资阳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C.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D.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2019-06-21更新 | 4292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9 . 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赫鲁晓夫改革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手术”。此“手术”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
A.建立经济特区B.努力发展重工业
C.增强企业活力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