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1988-199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这主要反映了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C.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对外贸易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11-17更新 | 957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2022-06-16更新 | 8598次组卷 | 6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1978年1984年1991年1993年
国家定价(%)94.437.022.210.3
国家指导价(%)023.020.07.0
市场调节价(%)5.640.057.8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C.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D.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2022-05-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40年历程的跨越,经历了从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5年,凤阳县经历了6年的快速发展期。但到19588月,凤阳县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后,由于生产资料完全公有、经济活动集中统一、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造成粮食亩产量一直很低。1978年,凤阳县遭遇了百年未有的大旱,全年降水量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全县三分之二地区人畜吃水出现问题。为了解决社员的吃饭问题,来年不至于挨饿、讨饭,19781124日,生产队干部召集全队户主开会,经过讨论,这18户最终签了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大包干协议”。然而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事,很快被公社发现了。面对社会上出现了打压各种责任制的趋向,时任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指示凤阳县的“大包干”目前“一律不要变动”,以及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干一年试试”的支持,小岗的“包干到户”最终得以保留下来。

——刘同山《从“大包干”到现代农业发展:安徽凤阳县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普遍推行,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农业经营体制上的弊端被革除,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1979年秋后盘点,小岗生产队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2万斤,相当于1966-1970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是过去20年的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凤阳的成功,为其他地方实行承包制提供了经验借鉴。至1983年春季,全国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鼓励集体和农民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1985年年底,中国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比1984年增长了641.1%。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这些企业集聚,“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模式由此大规模产生。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我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罗玉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村改革历史脉络、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4-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1979年农村的景象,“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9 . 建国初期,为了保持地方与中央的随时联系,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各省市自治区派驻北京的办事处,简称驻京办。到1992年之前驻京办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钱要人。这说明
A.国民经济发展迅速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经济所有制发生重大改变D.国家优先发展地方经济
2022-03-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加强计划管理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企业活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