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著名企业家陈东升(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92年下海经商)曾回忆道:“如果我80年代中期下海,别人肯定说我犯了错误……但我19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当时(       
A.个体工商业实现合法化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公务员社会地位的降低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2年,“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先后开展起来,福建省三明市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等——系列的城市治理项目,并于1986年荣获“文明城市”称号,从此我国进入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阶段。当时“文明城市”创建(     
A.是新时期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B.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C.印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D.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包租制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包租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相对较为自由,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拥有转让所佃耕土地的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卞利《明清土地租佃关系与租佃契约研究》

材料二   2011年中国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全国试点。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定。确权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等原则。土地确权可以有效化解土地纠纷,提高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数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而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到2018年底,除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梁鑫《土地确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新发展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农村振兴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4 .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我国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实行合同制,放宽对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限制,取消实行40多年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上述改革措施(     
A.使人力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B.提高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C.标志着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D.适应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5-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

材料四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如何把中央的精神具体落实到位,真正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李群《“春风化雨”,让民营经济走进又一个“春天里”》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根据材料四,提出两条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的建议。
2024-05-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79年,外籍华人许志俭在广州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养鸡场,推动了中国养鸡业从传统散养向大型机械化转变。许志俭由此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人。他的成功得益于(     
A.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市场经济观念得到普遍认可D.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024-05-15更新 | 34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反映了1978—201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阶段及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间1978—1984年1985—1992年1993—2002年2003—2012年
特点放权让利两权分离产权改革国资监管
内容扩大自主权
拨改贷
两步利改税
承包经营责任制
利税分流改制
拨改贷推进
股份制试点
现代企业制度
“抓大放小”
战略改组
三年脱困
股份制改革推进
股权分置改革
董事会制度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央企兼并重组
A.放权让利改变了国有企业性质B.两权分离的基础是坚持公有制
C.产权改革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资监管使国有资本流动受到限制
2024-05-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4月)历史试题
8 .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1988年4月,深圳第一家企业股票挂牌上市。到1988年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1990年11—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这反映了我国(     
A.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B.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10 . 1949-1983年,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相对较少,主要由城市向农村迁移及向中西部地区迁移。1984年以来,人口流动规模扩大,主要由农村向城市流动、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的成就B.工业体系的建立C.改革开放的推进D.城市经济的发展
2024-04-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