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时期

城镇总人 口增加量

人口移动 人数

劳动力移 动人人数

人口移动 年平均人 数

劳动力移 动年平均 人数

1982-1990

8715

6510

3208

814

401

1991-1995

4979

3901

2020

780

404

1996-2000

10732

10237

5732

2030

1145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8-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2-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2019-06-21更新 | 4307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