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6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漳浦县三校高一下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奏请“设局招商”,试办中国现代轮运业,以实现“自强求富、振兴工商、挽回利权”的目的。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认为“中国办理海疆十余年,惟招商局深中肯。若办成有效,洋人之气不待战而慑矣。”招商局成立后,开风气之先,以“招商集股”方式向民间筹集资金;开辟了多条沿江、沿海和远洋航线,将中国航运权收回五分之三;相继参与兴办了上海织布局、仁和保险公司、开平矿务局、汉冶萍厂矿等公司。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招商局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分公司继续保留招商局名号,直属总公司领导。经过改组,招商局结束了分散经营的状态,在管理体制上达到了统一,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新中国水运事业的中坚力量。1978年,交通部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这将招商局再次推到时代的潮头。1979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招商局深圳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除了开发、建设工业区,招商局还在其他领域进行大胆的探索。1986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正式成立。2003年,招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港口业务,经营业务日益多样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摘编自胡政主编《招商局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成立的背景,并简析招商局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招商局快速发展的原因。
4 . 习近平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


注:C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1)时代是出卷人,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B时期的主要任务。
(2)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请分别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材料分析,党的奋斗历程对新时代做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有哪些启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79—201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这种“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B.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C.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D.科技革命跨越式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40多年来,厦门创造了许多的全国第一。如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航空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进税利分流改革等。这说明厦门经济特区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C.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D.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桥梁”
8 .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也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 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 1953 年我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 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各项举措加快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建设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哪些?
(2)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 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有何认识?
2021-09-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 1979-1984 年深圳工业增长速度表(单位:亿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部工业产值
镇及其以上工业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90 年不变价增长速度(%)

1979

0.71

0.71
19801.060.9939.3

1981

2.67

2.84

187.6

1982

3.88

4.24

49.1

1983

7.60

8.43

98.9
198417.2119.52131.5

A.对外开放不利于产业平衡发展B.设立特区加快了深圳工业化发展
C.乡镇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主体D.深圳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1-09-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戌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可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
2021-09-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