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都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只能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岳麓版)

材料三   邓小平既尊重历史,又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个国家”是“两种制度”的前提,即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既不拥有国家主权,也不能成为任何政治实体。

——摘编自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的含义,并指出港、澳、台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2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各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摘自《罗马法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元朝和罗马帝国管理庞大帝国的方式。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2)美国“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1981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3)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写出其成功实践的事例。
2022-04-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告台湾同胞书》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4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二: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关于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事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推动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B.说明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明确两岸“九二共识”立场D.表明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6 . “一国两制”是完成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     
①以综合国力提升为前提 ②为港、澳、台人民所接受③尊重历史,面向未来④既有战略性又有灵活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2-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元朝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对港澳台提出一国两制,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B.照顾地区差异
C.尊重民族习俗D.延续历史文化
2021-02-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622日—23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采取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意义。
(2)材料二中“开明的政策”是什么?指出材料中这一“政策”的依据,并说明其国际意义。
2021-02-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学情监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曾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前列的东方文明古国,在近代却遭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结合如图和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被割占的领土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
(3)仔细观察如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相比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4)图中的台湾岛在什么时候、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最早提出了什么构想?
2021-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上了祖国统一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这一方针
A.推动了港澳问题的解决B.促进了两岸停火的实现
C.消除了海峡两岸的隔阂D.奠定了和平外交的基础
2021-01-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