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表,能得出(  )
A.“一国两制”成就突出B.形成了点线面开放格局
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2 . 下表是温州民营企业组织形式。下表中变化说明
时间段1978-19851986-19921992-1997
组织新式家庭作坊借红帽子(挂户经营)合伙企业戴红帽子(挂靠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摘掉红帽子(有限责任公司)

A.公有制经济基础受到冲击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C.私营企业的投机倾向严重D.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3 . 2021年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处购买电视机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采购的电视机数量有限,李焕英和王琴为争夺最后一台电视机竟打了起来。最后买电视机的时候,除了付钱,还要票证。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A.人民生活奔小康B.计划经济特征明显
C.实行了市场经济D.人民内部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1997年国务院出台通知,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以上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
A.放松对城乡人口增长的控制B.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振兴发展D.已经彻底消除了城乡二元户籍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79年3月,陈云指出:“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该言论
A.贯彻了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B.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阻力较大
C.肯定了市场调节机制的积极作用D.为启动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党和政府几乎约定俗成采用“又快又好”的方针。2006年,党中央提出“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方针,此后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A.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B.重视经济发展质量
C.大力纠正市场经济体制弊端D.推动改革开放深化
7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1979年开始,北京洗衣机厂逐步把99%的“白兰”洗衣机零部件生产扩散到郊区,有50个乡镇企业与该厂协作。到1984年年底,该厂产量、利润、上缴利税均出现大幅增长。随后,北京市积极推广“白兰道路”。这一发展模式
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B.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
C.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D.加强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9 . 1984年10月4日,国务院强调要根据“'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精神,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自此以后
A.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B.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C.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D.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0 . 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导致B段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改革重心的差异
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D.两极格局的瓦解
2021-11-04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