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深圳特区
A.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模式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开始形成证券交易市场
2 .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谣反映了当时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021-09-06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3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旅行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政府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4 . 下表为1978~1986年农村劳动力从业人数统计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年份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人数(万人)
197831348.525677.5
198032505.926672.6
198234533.326155.5
198436623.825496.9
198638782.425365.8

A.人口总量不断上涨B.农业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C.产业结构发展失调D.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5 .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营经济的发展受限B.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7 .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A.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B.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D.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8 . 1979~1990年,我国已批准举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及海洋石油合作开发项目共29049项,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9.81亿美元。截至1989年年底,我国已在88个国家开办645个海外合资或独资、合作企业,双方投资额为22.23亿美元,我方投资额占42.7%。这表明我国
A.改革开放是正确选择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投资
C.对外开放具有双向性D.建立市场经济是必然选择
9 . 2021年的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处购买电视机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商店采购的电视机数量有限,李焕英和王琴两人为争最后一台电视机竟然打了起来。在最后买电视机的时候,除了要钱,还需要票证。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A.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B.对外开放水平比较低
C.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D.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10 .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1-07-12更新 | 184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段历史试题(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