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1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事件分别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展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   本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倡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
3 . 中国国情与道路探索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到80年代初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8-24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4 . 改革经济体制需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官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据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控制粮食资源,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禁止粮食自由买卖。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粮油等实现敞开供应,价格由市场决定,统购统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据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和废止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可口可乐总裁马丁访问北京,提出希望重返中国并在中国设厂。197812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1979124日,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标志着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据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条历记)

材料二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著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后5年里发展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国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贵已经实现了从广州、北京等“点”,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投产的企业经营状况多数良好。

——据王志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材料三   

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可口可乐”奥达民俗除望大赛。如图所示为中国提交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描绘的人物相栩如生,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旦、净、末、丑5种京剧行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夫人希拉里与中国“希望工程”孩子见面,学生向她赠送了此雕塑的微型版,希拉里说: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可口可乐瓶子。此作品现被收藏在可口可乐亚特兰大博物馆中。

——摘编自陈楠《可口可乐瓶与奥运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可口可乐20世纪70年代重返中国和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代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学生向希拉里赠送可口可乐艺术瓶(雕塑的微型版)的寓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金融系统已几乎完全瘫痪。193336日,罗斯福援引“对敌通商法”,宣布银行休假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案授权复兴金融公司(1932年美国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购买银行偏好的股票,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借款给非联储成员银行的州属银行。6月,《1933年银行法》签署,它加强了联邦储备局对其成员的监控力度;授权给联邦储备委员会,使其能够为成员银行制订最高利率。1934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防止弄虚作假。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中国金融体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金融体制。1979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四大银行各司其职,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银行体系。此后,国家先后又制定了《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和《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制法规。这些金融法规的制定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证,使得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对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中美两国金融改革相似的成功经验。
2022-06-0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举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1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8小岗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1980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7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2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7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从材料中提炼两个主题,并从中选择支撑主题的相关事件。(要求:主题明确每个主题至少两则事件)
(2)对上表中的历史事件用一种新的时间术语加以表达。
(3)关于新中国的历史有人以1956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有人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任选一种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58—1976年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8年这一历史时期从1978年开始的原因,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022-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