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展示了19782010年乡镇企业在不同时期增加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19781983年:开始发展阶段;二、19841988年:异军突起阶段;三、19891991年:治理整顿阶段;四、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五、1997年以后:改制转型阶段。

——摘编自陈笑《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个阶段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自拟题目,评析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物的价值是文物最核心的属性,文物的价值解读是文物研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文物的价值
传统意义上,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是对于现当代文物,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并不明显,还需要尝试拓宽价值解读路径。

上图为深圳博物馆藏“1987年深圳土地有偿使用拍卖槌”。2023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复核,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该槌在新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过程中公 开使用。此拍卖槌是1987年香港测量师学会特意在英国定制,并在拍卖槌上镶铜牌、署名赠送给深圳,以示纪念。深圳许多土地制度均以香港为榜样学习和借鉴,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基础也是香港土地批租制度。

——崔孝松《当代文物的价值探究——以深圳博物馆藏1987年深圳土地拍卖槌为例》

(1)为什么新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发生在深圳?
(2)对“1987年深圳土地有偿使用拍卖槌”进行文物的价值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的城镇化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19781991年的缓慢推进、19922001年的由慢到快过渡、20022011年的快速推进、2012年至今的快速推进但速度放缓等阶段。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人增长到8.13亿人,约占同期世界新增城镇人口的26%,对世界城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城镇化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了从低水平到全覆盖、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的转型,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红键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历程、启示与展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960~1965年城镇化率出现明显波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2024-04-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缺乏的资源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大黄山煤矿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1958年自主建成投产。同时,汾西矿务局对南关煤矿紫金沟煤矿中央井进行了技术改造,完成了两渡煤矿张家峪斜井、河溪沟竖井和崔家沟井的建设任务,为战略西进构建了稳固的大后方,也服务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摘编自《新中国重要文献》

材料二   19637月,苏联与蒙古签订针对中国的关于加强蒙古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并向中蒙边境派驻重兵。次年,美国驱逐舰在北部湾与越南海军发生激战。当时,我国14个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1965年中央开始着手实施三线建设。对一、二线经济建设采取“停”、“缩”、“搬”、“分”、“帮”等项措施。搬迁至三线地区的项目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原则,国防尖端项目的建设实行“山、散、洞”原则,以此开展三线建设。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   1983年贾增文儿子结婚时已经改革开放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大锅饭”时期的慵懒散,分田到户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致富的热情。在城市,“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市浦东新区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改革开放之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煤矿业政策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工厂迁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所采取的措施。指出中国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开放的标志。
2024-04-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8325日至4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批准设立海南省,撤销海南行政区。海南特区省的建立,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海南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海南省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当前又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国际投资环境。海南建省之后,工作的重点将由筹备建省转到发展生产力,振兴海南经济上来。努力促进海南经济迅速发展,使海南这颗南海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1950-1988)简明读本》

材料二   20224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海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赋予海南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2023海南年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南建省办特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南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意义。
2024-04-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前后经历了14年。这期间,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改革的目标也逐渐明确,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王义市场经济”四个阶段。到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不断推进的过程。

——摘编自武国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历程回顾之十二》

材料二   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现了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使命,完成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开创了全球范围内走开放式发展道路的成功范例。过去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铭《对外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简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二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2024-04-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衬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材料反映了农村中开展的有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2024-04-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1953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从此,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摘编自林蕴晖、丛进等《1949-1976年的中国》

材料二   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因素。
2024-04-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1952年间,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由26.2%上升到41.5%,集体经济成分由0.5%上升到3.3%,私营经济由48.7%下降到30.6%,个体经济则从23%下降到20.6%。到1976年,工业产值达到3158亿元,比1956年增长172.6%;石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6年增长6.7倍。全国1/3的耕地实现机械耕种,农业载重汽车拥有量增长3.3倍,1976年比1966年粮食产量增长47%,达到2.86亿吨。到1976年,全国兴修了多条运输干线,改变了铁路尤其是南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落后状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景晓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会出现市场失灵等现象,但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能够使我们防范和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有力地纠正、抑制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编自栾文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