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我国先后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三者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B.三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三者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D.三者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2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3 .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4 .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该方案的提出
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2020-05-23更新 | 7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在评价新中国的某一政治制度(原则)时说,它成功地解决了国际社会间的矛盾,也是一个主权国家里不同社会制度共存的成功范例,是兼顾历史传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 生习惯的最佳选择。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一国两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海外朋友时说:“‘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他所说的“九条”是
A.《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材料二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材料三   民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别和文化性差别两类。……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爆发的冲突都是由结构性差别扩大成群体性冲突的。……切实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往,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国家观念和公民观念,从而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7·5”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局》


(1)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从长远看,要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该作好哪些工作?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2019-12-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并不局限于国内问题,也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世界存在着许多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精神来处理,就可以消除许多争端和冲突。这表明,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
A.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
B.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推动了国家间合作与稳定
D.为安全的国际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典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