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2016-10-11更新 | 30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就业人数方面,公有制企业占比从20.53%下降到15.45%;在缴纳税收方面公有制企业占比从15.04%降到10.2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占比从28.88%下降为23.13%。这反映了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C.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D.国有经济丧失了发展活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要求:阶段明确,解释合理,表述清晰)
2020-06-11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变化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时间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
项目数量(万担)比例%价值(万两)数量(万担)比例%价值(万两)
内销165.2976.781414171.4844.321467
外销5023.22769215.4455.683317
产量215.291002183386.921004784

材料三   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胡锦涛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至图四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的时代。这些农具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讲话中涉及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它有何重大意义?
2019-10-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B.C.D.
2018-06-09更新 | 234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
出口商品总额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15777.5100.0
初级产品91.1150.3158.9125.6254.610.2817.25.2
工业制成品90.149.7461.874.42237.589.814962.294.8
机电产品13.97.7110.917.91053.142.39334.359.2
高新技术产品370.414.94924.13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8 . 阅读下列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看“前三十年”

表一

历史阶段1949—1952年1953—1957年
钢铁产量1952年135万吨1957年535万吨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4.8%18%
粮食产量1952年3278亿斤1957年3901亿斤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14.1%4.5%

表二

历史阶段1965—1976年总体统计
1949—1978年
国民收入增长倍数1.9倍7.7倍
国民收入每年涨幅6%7.3%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34倍13.8倍
工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8%9.5%
工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72倍39.2倍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9.5%13.5%
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1.51倍3.4倍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8%4.3%

——根据刘日新《对前三十年应当怎样看》整理

材料二建设成就看“前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先文选》

材料三错误看“前三十年”

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金冲击《谈新中国的“前3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阶段发展和整体发展两方面归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示例:阶段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涨幅明显;钢铁产量和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前三十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哪些突出成就?以及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