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1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5万两400人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三:我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前30年几乎停滞不前的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1-11-28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卷
3 .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 . 20 世纪 80 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想在中国建浓缩汁厂,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这一事件说明
A.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2 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 242.53 万户,资本金 24756. 22 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 53 万户,资本金 3782.35 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 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 18.7%。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B.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C.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D.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7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0-12-11更新 | 4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谷牧回忆录》记载:“会议期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同志赶来北京,经她提议并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增列江苏的南通和连云港。”该会议直接推动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B.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9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10 . 李新回忆1978年后,“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种情形的出现证实了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人民公社体制的全面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