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是 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2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19-01-30更新 | 5479次组卷 | 10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
3 .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9-01-30更新 | 2677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
4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
A.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B.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C.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1年2月,《解放日报》先后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社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指出“我们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随即,《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纷纷发文,对“皇甫平”的观点进行指责和围攻。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未确立B.尚未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
C.仍然坚持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解体影响中国发展道路的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开启“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 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此阶段的具体表现是
①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发开放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16-12-12更新 | 8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1.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9 .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
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2016-11-27更新 | 18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10 .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