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创新。
2023-08-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讲道:中国统一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除制度不同外,台湾的“独立性”还体现在(  )
A.可同外国保持原来的“外交”关系B.可独立加入联合国
C.可保留原有的军队D.可在对外交往中代表中国
2021-08-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强调了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D.“一个中国”是高度自治的底线
2021-07-21更新 | 240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3年6月,邓小平说:“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有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实际上,真正统一了,台湾一个制度,香港一个制度,大陆一个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这表明邓小平
A.认识到台湾与香港制度存在差异B.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C.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完成了祖国统一历史伟业
2021-01-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对台政策简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正式提出B.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美国参与
C.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转变D.中央政府理性推动统一进程
6 . 1972年3月,中国政府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的函件中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的方式和平解决港澳问题,在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这表明中国在处理祖国统一大业问题时 (  )
A.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B.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C.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D.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12-07更新 | 709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6年毛泽东初次提出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后被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的不足部分,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一纲四目
①强调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②是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设想
③蕴含着“一国两制”的理念
④标志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提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蒋经国开启了台湾岛内的新时代:他改变之前与大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顺应时代潮流,解除了世界上最长的戒严,38年又56天,终结了“蒋经国时代”以及出现下一个“蒋经国时代”的可能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B.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C.两岸间实现了真正的停战D.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2020-09-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简单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认识。
10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独’。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此主张
A.推动海峡两岸实行“一国两制”B.放弃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证实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可能性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020-08-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