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颁布实施30周年。“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主权归属B.社会制度C.经济制度D.社会生活
2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10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引自江泽民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好使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概括其原因。写出尼克松访华时中美签署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文件。
(3) 根据材料三,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并说出这一设想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何时被打破,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 综上所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20-12-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两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A.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B.灵活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C.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而适时调整对台政策D.因中美关系正常化需要而作出的政策调整
2020-10-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全国卷1)
4 . 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事件、见证遣派等人道事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直通”的实现B.“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C.“九二共识”的达成D.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投资环境的好转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一国两制”的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2017-10-10更新 | 10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题1
7 .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4)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
C.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D.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