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80年到2006年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曲线,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必然性B.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2024-04-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6次组卷 | 8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多部以改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 这些影片(     
影片名称地点时间内容
《街市流行曲》广州1986年讲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街市年轻人追求事业发展,
收获友情、亲情和爱情的故事
《给咖啡加点糖》广州1987年讲述广州从事广告绘制的个体青年刚仔与逃婚到广州修
鞋为生的农村姑娘林霞的爱情故事
《太阳雨》深圳1987年讲述深圳图书馆管理员刘亚曦与主持美术广告设计室刘
亦东的感情故事
A.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B.折射出当时城市市民的生活风貌
C.表明都市情感题材受到市场欢迎D.旨在向世界展示广东的创新精神
2022-12-05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面是2004~2009年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GDP增长率变化情况。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干预的强化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D.国家政策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 20 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

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6 . 21世纪初,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强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早日脱贫到的大逻辑和大前提。而在当下的精准扶贫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些观点意在(     
A.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B.推动开发式扶贫发展
C.调整工农业产业比重D.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7 .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安排了“五五”计划。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上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B.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C.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D.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2022-10-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
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
牧业15.522.125.8
林业3.65.24.3
渔业1.63.55.4
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
经济作物9.615.614.4
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2022-10-11更新 | 484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年)》,原文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2-09-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78年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到21世纪初,国内流动人口有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有近46%来自城镇,“城一城”流动比重明显上升。造成人口流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D.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2022-09-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