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7 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到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概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相同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十四五规划”有哪些显著特征?
2022-1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绝大多数是建国以来大规模社会主义投资建设形成的。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特征的集中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逐步得以确立。1958年权限首次下放,1961年上收部分权限,1970年第二次下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扩权”、“让利”的重要文件,并于1983年和1984年将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以所得税和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由此,以“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为特征的经营方式。1986年后,随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等经营形式。1996年后,以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为标志,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更逐步走向涉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改革。

——摘编自郭燕嘉《如何看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   21世纪初,无锡市进行企业改制,企业改组改制、产权结构调整是一项关系复杂、矛盾较多、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首先要制订总体方案,统一政策口径,协调处理问题,规范操作行为。积极扩大社会融资,探索将国有资本向本企业之外的社会法人、自然人、外商等转让。根据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操作方法。对人员少、债务轻的企业或长期微利、亏损企业按“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向全社会竞价拍卖。工商、房管、国土等部门要对改制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改制企业解决好进出口权重新申请、商标重新登记、货款担保等问题。

——摘编自蒋兰珍《有进有退改制重组——无锡市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锡市国有资产改革的措施。
2022-12-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下图,白色区域为交流范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有以下四大重点方向:第一,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以及地中海和欧洲等;第二,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南进入南太平洋,到达大洋洲;第三,由中国东部沿海向北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进入欧洲或美洲;第四,由中国东部沿海向东经太平洋,到达拉丁美洲各国。

——摘编自杨泽伟《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交互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意义。
2022-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大都来自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A.市场物资丰富多样B.产业结构呈现大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编订完成了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部分五年计划(规划)的主要目标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五计划六五计划八五计划
工业计划每年增长15.5%;集中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美赶美。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方针;战略步骤分两步走;工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争取达到5%。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原计划为6%,1993年十四届二中全会建议修改为8%—9%。

A.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B.六五计划制定的思想保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八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五年计划的制定借鉴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0年12月中旬,位于上海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下图是为经纪人正在进行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出现(     
A.说明我国国企改革初见成效B.推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D.说明我国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93年, 我国对“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B.农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经济体制改 革的深化D.粮食安全战略地位提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翻开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时期的科技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启蒙时代、还是在革命高潮时期,法国近代科技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法国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进行阶级斗争的强大武器,并且为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近代科技也在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十九世纪的头三十年昌明于西方。法国科技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法国的科学能力,”而且使“法国在十八世纪末,很快上升到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17811800年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的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占总数的40%。”

——摘自王朝辉《试论法国大革命与近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工程索引(E)》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科技与社会演变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2-10-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材料二   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城市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2022-08-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如图所示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是
A.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D.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