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91年,在当时国内媒体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比喻:“经济特区”是“和平演变的温床”,“股份制改革试点”是“私有化潜行”,“企业承包”是“瓦解公有制经济”,而“引进外资”更是被称为”甘愿做外国资产阶级的附庸”。这表明(     
A.改革开放前期面临僵化保守思想的冲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尚待确立
C.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治理结构
D.预防和平演变成为当时国内政治生活主流
2023-07-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某次会议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八七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遵义会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启这一历史征程的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法制建设B.教育发展C.改革开放D.“双百”方针
7 . 胡绳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结束了我们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际上也是阻止了回到“文革”以前那种局面的倾向,从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这次会议是中共(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四大D.十五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的革命“新道路”,并分析中国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构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8年12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依赖于我们今天的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也与以往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重大事件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战
31937年卢沟桥事变
4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6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9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和胜利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某个方面,选用2则历史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