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综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起、铺展与深化,“一带一路”并非各个地方的简单加和,而是从作为整体的世界出发而进行的总体构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以绿色丝绸之路为主要实践平台)的提出更进一步将世界之界从人类世界延展向自然世界。这表明,“一带一路”(     
A.具有鲜明的世界情怀和全球关怀B.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平台
C.有利于实现全球国家的共同富裕D.意在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A卷)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对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

——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

——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
3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下先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反帝反修”、70年代的“一条线”(团结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再到欧洲一条战略线上的国家,抵抗苏联)、80年代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及21世纪初“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转变。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外交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B.外交方式具有多元性特点
C.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已形成全方位外交的格局
2024-02-2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1987-2014年科技投入财力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材料二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举国体制下研制“中国神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协同攻关;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撷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双方要积极推动中拉整体合作,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旅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A.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B.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C.区域集团化稳步前进D.发展中国家引领国际合作
2023-10-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     
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7 . 研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时间

人民币在国际地位的变化

2009年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0年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15年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A.美元已失去世界货币地位B.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C.中国外汇储备呈增长趋势D.世界金融和经济秩序趋于混乱
2023-06-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池州市第八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2023-05-16更新 | 215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形态说,同时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历史特点,把中国历史演变当作有规律的过程来把握,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郭沫若在谈到这时期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时公开宣称:"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以至有人惊呼:"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当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种以古喻今、以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把历史和现实简单类比、一概否定统治阶级的活动等实用主义的倾向。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

——摘编自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

材料二   戴逸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尊重历史事实,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论断是可以修改、可以补充的,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长青的。"2005年,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座谈会上,齐世荣、侯建新、马克盎等学者谈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摘编自侯云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3-04-1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1978~2017年,我国的贸易伙伴由40多个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除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外,我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东盟于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这反映了我国(     
A.外贸质量跃上新台阶B.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C.外贸市场日趋多元化D.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