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B.合作 改造 农业 生产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D.开放 稳定 企业改革
2021-07-08更新 | 7490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2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放弃了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深受苏联模式影响
C.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D.积极向西方阵营靠拢
3 . 1983年4月,“中央11号文件”出台,“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给予了“不是特区的特区”的海南岛“较多的自主权”,给予了比深圳等特区还要特殊的政策。这一“给予”
A.总结了海南特区对外开放的经验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展现了中国政府对外开放的魄力D.显示了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0-12-11更新 | 43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3年12月,中国先后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年以来又通过了《证券法》等。这些法律的发布
A.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B.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C.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推动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
6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向科学进军”热潮下取得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科技成果都是在③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未取得任何科技方面的成就
D.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在⑤时期取得重大突破
7 .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他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然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一评论指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复兴之路》中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关于这一社会变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变革的主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农村的变革先于城市
C.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20年变革的指导思想
D.经济特区的创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是变革的重要体现
2020-11-20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山东广饶大王镇保存有一本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