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姓氏”发展的文献记载摘编。这说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北魏孝文帝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释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泛指鲜卑后裔)十居
六七矣。氏族之辨(这里指对士大夫家族源流、世系的研究),果何益哉!

A.士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发展B.汉族姓氏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
C.直接促成了隋王朝全国统一的实现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3 . 周礼规定“礼不下庶人”,而孔子主张“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苟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矣。”认为凡夫俗子也可以因知礼而成为圣人。孔子此言论旨在(       
A.提升民众道德修养B.规范社会秩序
C.强调个体禀赋潜能D.恢复礼乐制度
2022-04-22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