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XX(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
4 . 多角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