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2 . 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任职,而且不许在本籍所在州县的邻县任官。还规定凡职责相连或监临检察的官职,亲族内需要回避。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对地方的监察
C.瓦解宗法制度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
3 . 史料记载,唐代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需要B.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
C.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D.边疆军务强化的需要
4 . 一级行政区指行政区划中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区。下列属于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的是
A.晋河南郡B.唐河南道C.宋河南府D.元大都路
2021-11-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1-10-14更新 | 848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解析】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1-10-1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华网《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一文指出:我国宪法确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县乡三级体制,而目前实行的却是四级体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迄今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顺历史。阅读下表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实行都县两级制
两汉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下有县邑等;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都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郡县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东汉魏晋南北朝在西汉基础上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层次。东汉末,州成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些州的刺史(州牧)拥兵自重,相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隋初着力整顿,结束了州、郡滥置的现象,但已难挽救其衰败。唐朝最高行政机构不是州或郡,而是“道”。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代中后期,“道”的长官又改称为观察使,其辖内有边防驻军之地又置节度使,观察使往往兼任节度使,拥有军权,于是形成各大小不等的方镇。

——摘编自《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不同点及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行政区划不断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庸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南方经济的发展
C.藩镇势力的扩大D.海上丝路的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