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成书于12世纪的法兰西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这样描述8世纪的法兰西英雄罗兰:“我会疯子般拼杀,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剑名)大战一场。”

史料二   意大利学者马尔西利奥在《和平保卫者》(1324年)一书中指出:“教会应该交出一切政治权力,国家应该对所属全体教俗臣民行使统治权,这样教会在信仰统一的情况下,应从政治上划分为若干国家教会,受国家统治者的约束而不属于教皇。”

史料三   

1534年马丁·路德译成的德文版《圣经》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西欧近代民族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17世纪,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得到较大发展。这一时期国际法形成,外交制度建立。

18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是欧洲民族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民族主义不断扩展,欧洲国家对外加剧殖民扩张。

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普遍觉醒。

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意大利实现了国家统一,西欧民族国家建立的任务基本完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民族主义进入到追求民族国家富强的新阶段,民族主义的性质随之发生变化。

一战前和一战期间,欧洲极端的民族主义盛行。

——以上材料改编自江红义《民族主义:历史沿革与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国际法的形成,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1024日)


(1)该和约签订是为了应对(________)(单选)
A.英法百年战争   B.德意志宗教冲突引发的欧洲混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
(2)以下对该和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
A.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核心思想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C.摒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的陈规   
D.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3)就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而言,谈谈《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4)根据提示完善示意图中相应空格处的内容并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022-06-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著,何勤华译《战争与和平法》

史料二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1024日)

史料三   17世纪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18世纪,西方各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加以阻碍的条文。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

——《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


[探究]
(1)阅读史料一,概括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贡献。
(3)根据史料三概括欧洲近代外交体制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史料阅读】,找出该体系被视为“欧洲国家体系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的理由?这些符合哪一人群的诉求?这份合约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023-10-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国际体系的完善往往是建立在残酷的战争之上,下列史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军队尽早地参加对日作战……是为我们太平洋地区作战提供最大支持所必需”
②“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③“我一生中真正的荣光不在于打了40个胜仗,而是那不能被遗忘的、将万古长存的我的《民法典》”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国际联盟的历程》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的不同。
2023-08-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史料二   近代出现的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与传统的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探究]
(1)依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中的理论,说明17世纪的德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依据。
2023-08-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习讲义)
9 . 法律•国际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选举人的选任条件,必须)在城市或区内具有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下列之人不得行使公民权利)在经正式文件证明破产或无力清偿债务后而未能提出债权人的全部清偿单据者。

——法国1791年宪法


(1)说说两则史料内容上的差异,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独立的国家超过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一半。这些国家不但参加原有的国际组织,还设立了许多合作机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国际组织的数量呈爆炸性地增长。二战后还出现了欧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性国际组织。

与《国际联盟盟约》相比,《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稳定国际法律秩序、维持国际和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国际法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例如,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环境法是指“各国及其他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调整彼此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史论》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3-01-04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欧洲很多史学家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 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这一现象反映的时代主题有(     
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③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④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2-30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