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复习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古雅典与斯巴达: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新航路开辟后的英荷战争,荷兰被击溃,造就“日不落帝国”;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英德矛盾,引发一战;

大危机后的法西斯国家与其他国家矛盾,引发二战;二战后的美苏矛盾,引发苏联解体。


根据材料围绕外交上的“修昔底德陷阱”写一篇小论文。可以选取其中的例子,也可以自己选取材料。
2022-08-22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D.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2022-08-17更新 | 1463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冰嬉

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

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

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

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
2022-08-16更新 | 835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各民族的特长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在今天,汉族文化实际上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吸收的。由于汉族人口多,聚居区自然条件优越,汉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汉族文化对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历史的经验千百次地证明了:乐于接受其他民族的特长,兼容并包,是有利于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闭关自守、坐井观天、孤芳自赏,追求本民族文化的所谓纯洁性的任何幻想,都只能是一种抱残守缺、甘于落后的表现。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各民族特长荟萃形成中华文明,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刚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2年联合国人文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西方经济学家常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但是它们接着就发现,由富国经营的全球市场几乎没有自由可言,反而关闭着,无法打进去。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主张行事。”材料表明(     
A.西方发达国家固守重商主义政策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任重道远
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
2022-07-01更新 | 1242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
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2022-06-27更新 | 2703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1956—1967年中国共青团组织参与的部分重要国际活动一览表。该表反映了
时间活动主题地点出访/来访代表团效果
1957年7月28—8月11日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莫斯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率领由1200名青年组成的代表团与80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多边联欢
1960年11月23日—12月22日访问北京古巴等10国学生代表团一行16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
1964年9月16日—23日“莫斯科青年论坛”莫斯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率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30人促进了与苏联青年的交流
1967年8月22日—10月5日来访北京刚果(布)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访华毛泽东接见

A.美苏冷战对峙阻断了中西交往B.国际活动深受外交形势的影响
C.“文革”严重影响国家外交活动D.“求同存异”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8 . 如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据此可知,该时期
地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亚洲113
欧洲114
非洲1419
美洲113
大洋洲5
合计1764

A.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开始破产
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D.中国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9 .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和一些毗邻国家未正式划定边界。建国后,通过和平谈判,新中国于1960年至1963年先后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签订条约,解决了遗留的边界问题。新中国外交上的这些做法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C.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基础D.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10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中苏两国能够签订该条约的重要因素是(       
A.日本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
B.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趋同性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
D.合作互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完全形成
2022-05-26更新 | 613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七校联考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