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48次组卷 | 192卷引用:福建省福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8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第五次质检(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2023-10-29更新 | 21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湖南师大附中等校高三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4 .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在位时期规定的(     
A.康熙B.雍正C.乾隆D.顺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减轻了农民赋税承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6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汉赋税缴纳的政策中有一项是这样规定的:“人顷刍(饲草)藁(禾秆),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顷入二石,藁皆二石。……收入刍藁,县各度一岁用刍藁,足其县用,其余令顷人五十五钱以当刍藁。”这表明西汉(     
A.赋税缴纳具有灵活性B.政府尊重农时C.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D.农业精耕细作
8 . 宋朝时,民间存在大量田宅典没有向政府投税并将契约官印的现象。对于产生的纠纷,各地政府的态度大都是不认同此典卖行为。上述情形易导致(       
A.赋役征调的困难B.土地兼并的泛滥
C.法律权威的下降D.客户人口的减少
2023-08-01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这样描述,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广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据此可知,该赋税制度为(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科差D.摊丁入亩
2023-08-01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2)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两税法中户税的征收,原本是每户按人丁和资产折算成货币缴纳的,但“自定两税以来,钱日重,物日轻”,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这一变动反映出,当时(       
A.货币征税条件尚未成熟B.民众赋税负担愈发沉重
C.土地兼并之风再度抬头D.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