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共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共的百年奋斗史诗的重要组成,是中共的初心使命生动的诠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唐仁健《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9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时间事件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举行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953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1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材料二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4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内容。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时间                    
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42-1946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1949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1952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①随着革命主要任务变化而改变       ②始终将阶级矛盾置于首要地位
③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       ④关心广大穷苦农民的切身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1946—1947年产粮大省湖南每年仅有约0.8亿斤粮食外运出省;1950—1952年,为支援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区,在保证本省供给稳定的前提下,湖南每年粮食外运量分别为2.7亿斤、5.2亿斤、8.6亿斤,湖南运粮民众都说这是运的“翻身粮”。这一变化(     
A.得益于农业集体化的完成B.反映出全国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推动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彰显了基层社会改造的伟大意义
2023-03-23更新 | 61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此,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     
A.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建国初一首歌曲中唱到:“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就是基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按规定,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从 1949年到 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 0.98亿公顷,增加到 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 208.95公斤,提高到 288.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 1949年的 1029.3公斤提高到 1955年的 1416.7 公斤,提高了 37.6%,年均递增 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也有恢复性增长因素)。

——摘编自郑有贵《新中国土地改革开辟现代化通途》


(1)根据材料一,揭示建国初期建立新的婚姻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妇女解放和土地改革产生的共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1949195019511952
指数指数指数指数
农民净货币
收入(亿元)
68.510087.4111.4111.4162.6127.9186.7
人均净货币
收入(元)
14.910018.7125.523.6158.426.8179.9
A.有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开展工业化条件已具备D.土地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闭幕词中强调,“现在要过土改这一关,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和过战争关一样也过得很好。”在此,毛泽东强调土地改革(     
A.保障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关乎着人民政权的稳固D.助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