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精品专辑 > 专辑详情
升学备考 共169套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收藏

共169套| 浏览:27404次| 更新:2024-04-01 | 尊享会员免费下/PLUS会员8折下 立即升级

整卷下载 全部加入试题篮
2023-07-25 98次

第10讲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校考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宋末元初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胡族血统的人)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胡三省这一感慨可以用来解释(     
A.宋代需要氏族之辨B.鲜卑后裔纷纷改用汉姓
C.宋代门第观念盛行D.民族交融成为时代潮流
2023-06-03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2023·四川乐山·统考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司马光从《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样的小说家言中择取材料,经过苦心编排,塑造出汉武帝晚年迁善改过的历史形象。由此可见,司马光历史编撰的目的是(     
A.巩固儒学,捍卫道统B.以古喻今,服务政治
C.辨析真伪,尊重史实D.以史为鉴,推动变法
2023-01-12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3·河北邯郸·统考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5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山东淄博·统考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情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     
A.边疆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D.地方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2023-06-02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东汉永元三年(公元前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他以“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西域各族“难养易败”为由,推行“宽小过,总大纲”的政策,决定保留西域原有政权,并给予其较大自主权。这一治理方略(       
A.削弱了汉廷对西域的有效管理B.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管辖
C.根植于班超其人平等的民族观D.有利于民族间交流和交融
2023-05-11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契丹建国后向东扩张,灭渤海国后,包括女真、铁骊、达卢古、鼻骨德等东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成为辽朝羁縻统治下的属国属部。辽太祖在渤海故地仿旧制建东丹国,辽太宗时诏命东丹举国西迁。辽朝在东北的扩张(       
A.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B.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
C.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23-05-31更新 | 62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3·湖北荆门·荆门市龙泉中学校考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乾隆时规定:喇嘛补放营官均由达赖喇嘛之近侍随从充任,但因不能到职,总系派人代办,难免会有代办者敲诈百姓,贪赃受贿的情况。嗣后凡需委派代办,均由驻藏大臣选妥干者前去充任,升补事宜,统归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遴选。这一变化(     
A.改变了因俗而治的政策B.开启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强化了西藏的社会治理D.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
2023-05-08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3·安徽滁州·安徽省定远中学校考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 “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2023-05-19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国变成清朝藩国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     
A.倾慕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B.对藩属国的控制力不如明朝
C.十分重视中朝间的礼仪规制D.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
2023-05-31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2023·浙江绍兴·统考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如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设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这种因俗为治的政策,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下列在历史上出现的边疆地区设置的机构或官职与材料中的治理方式有别的是(     
①北庭都护府   ②渤海都督府   ③辽阳行省   ④驻藏大臣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
2023-05-19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对边疆的治理也属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原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康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1)概括材料一中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经明代中央政府至清代前中期很好地施行,使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巩固与提高,使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0·山东·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56次组卷 | 20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2023-01-10更新 | 4084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7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