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欧盟、东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各类国际组织的关系。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外交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确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1949~1966年《人民日报》中翻译外国文章及词汇出现频数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形势的变迁B.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
C.意识形态的强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这(       
年份外交活动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6年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四国外长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
2013年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A.致力于发展同周边邻国的经贸关系B.缓解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C.强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合作D.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3年,中国审时度势,在充分考虑法国的意见后,同意建交方案由原先的互换照会变成发表建交公报,在建交公报的具体措辞上也作了相应调整。1964年,中法建交震动了世界,犹如一次“外交核爆炸”。这表明(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中国外交灵活务实
C.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D.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1—1962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在中美对抗加剧的情况下,中国既实现了维持老挝中立的目标,也借印支问题缓和了与法国的关系,为后续中法建交提供了一次关键契机。可知,当时中国(       
A.努力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B.捍卫了社会主义阵营
C.赢得了亚非拉国家的信任D.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2024-05-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得这些国家的认同,它们希望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于拥有遭受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经历以及巩固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怀有较强的认同感,并采取积极姿态,争取建立和发展与新独立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60年代中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十年时间内,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摘编自石善涛著《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1949—2019)》

材料二

197011中意发表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0123《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的社论
1971212《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的社论
1971331《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科威特建交》的社论
19718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交》的社论
197221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墨西哥建交》的社论
1972228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313中国和英国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2417《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与毛里求斯友好关系的新发展》的社论
1972929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1011中国与联邦德国发表建交公报
19721016《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马尔代夫建交》的社论

——据黄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迎来建交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两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两次建交高潮的共同影响。
2024-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进一步恶化B.中国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024-05-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对“中间地带”国家进一步加以区分,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亚、非、拉国家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是第二“中间地带”。下列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外交成就是(     
A.按“一边倒”方针与人民民主国家建交B.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C.实现了同西方大国之间关系的突破D.结束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10 . 196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前总理富尔时说:“莫斯科三国(备注: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这表明(     
A.中法建交共同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西方孤立中国政策宣告失败
C.中国与西方关系突破迎来新契机D.中国已打破美苏大国核垄断
2024-04-10更新 | 244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