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I:历史土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旧中国高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好的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在院系、专业设置方面,较偏重人文学科。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召开,提出人才培养应“专、快、多”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换为“专才教育”。1952年,教育部提出高校院系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统一领导。

通过院系调整,综合大学数量从1949年的49所下降为1953年的14所,专门院校增加50余所;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由1949年的3万余人增加至8万余人。理工类院校比例大幅提高,门类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高等师范院校独立设置,为基础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院系调整工作中,盲目仿效苏联模式,推崇“专才教育”,批判“通才教育”,使高等人才的培养走进“误区”;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摘编自郑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评价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即审官院和考课院,分别负责京官和地方官考核;同时守令考县令、监司考知州、两院考百官,分工明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秀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宋代重视封建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多次修订考课标准。宋代注重对地方官考课,《神宗正史》记载的监司考课内容为: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动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名仕宦,必经考试,考试必有诗文,欲作诗文,必不可不识古字,读古书,记古代琐事。其他若自然现象、社会状况,虽为儿童所亟欲了解者,均不得阑入教科,以其于应试无关也。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故治新教育者,必以实验教育学为根柢。

因而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请举新教育之合于此主义者数端。托尔斯泰之自由学校,其学生无一定之位置,或坐于凳,或登于棹(同“桌”),或伏于窗槛,或踞于地板,惟其所欲。其课程亦无定时,惟学生之愿,是也。杜威尝著《学校与普通生活》一书,力言学校教科与社会隔绝之害,附设一学校于芝加哥大学,即以人类所需之衣食住三者为工事标准,即由此而授以学理,如因烹饪而授以化学,因裁缝而授以数学,因手工而授以物理学、博物学,是也。蒙台梭利之儿童室,即特设各种器具以启发儿童之心理作用者,是也。其他类是之新说,为鄙人之未知者,尚不知凡几,亦足以见现代教育界之进步矣。

——摘编自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191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新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新教育改革的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申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和中国重农思想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法国工业革命推迟完成的原因。

2018-05-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

材料二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为了维持巨额的开支,明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剥削,大肆对农民进行掠夺。农民无法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尽管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不久,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以田为主征收银两。从而取消了官宦豪强利用特权偷漏税粮,达到“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随即开始松弛并逐渐遭到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愈来愈严重。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最终遭到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078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12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七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