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刘姜任转运使前,漕运弊病百出,运转速度迟缓,斗钱运斗米,强制劳役转运,民怨沸腾。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污、河、渭所家。故时转运船琳州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囊米而载以舟,减钱十五;繇扬州距河阴,斗米费钱百二十,姜为歇皇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解,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闭船”,斗米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泉竹筱为绚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江船不入沛,污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污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轻货自扬子至沛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余万婚。又分官吏主丹杨湖,禁引溉,自是河潜不涸。

——节选自《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槽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槽运改革的意义。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疆域的扩大,金朝的统治者逐渐改变过去贱老的习俗,开始借鉴中原王朝尊老养老的传统。大定八年(1168年)“制子为改嫁母服丧三年”,泰和年间定有律令“祖年父母、父母无人侍养,而子孙远游至经岁者,甚伤风化”应加以重惩。赋役方面,规定对,年老且无负担赋役能力的年老者施以减免,体弱年高者作为特殊群体,得到了特殊照顾,金朝还会赐予这个特殊群体米、绢等物资。金朝还设立了养老处所,专门优抚退役的老兵。皇室还会设宴款待民间耆老,皇帝赐给饮食,对庶民百姓来说,这是极高的礼遇。纵观金朝的养老措施,虽没有中原王朝的具体、规范,但也涌现出一批孝子、忠臣,并形成了一股社会风尚。

——摘编自倪屹、徐洁《金代尊老养老风尚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的养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朝尊老养老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

——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023-04-03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嘉靖年间,明世宗先后颁布一系列限制土地兼并的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等。此外,世宗还派御史沈阳清夺隐冒庄田16000余顷,还之与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又颁布了《宗藩条例》,一是通过“俸米折钞”的办法,削减宗藩的俸禄;二是对假冒者进行裁减。同年,世宗派庞尚鹏到江南推行“十段锦法”,打破以户为编审单位的界限,而将每十甲应役田地分作十段,每段丁粮大致相等。赋税徭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年一轮。凡官吏、举人、监生、生员及军灶匠丁等按例应优免者,开列名单于每甲名册前,如某在各甲内俱有丁粮者,只在一甲内优免,其余则与民一体承担。又推行了如下措施:提携亲民之吏,使之尽职尽责;地方官要招抚流民,一切额外的税赋全部取消;恢复明初重农抑商的政策,非农家子弟不得做官等。

——摘编自万永彬《明朝嘉靖末年的农村经济改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世宗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改革的意义。
2023-03-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央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这次改革使法国(     )
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
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D.中央政府权力集中
2023-02-24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建国之初,氐族显贵盘踞要津,恣意妄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苻坚继位后,任用王猛进行改革。王猛“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一个月内处死氐族豪强二十余人,一时之间“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苻坚感叹“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对于民族关系,苻坚还提出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方针,“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苻坚禁断尚清谈的玄学和讲求迷信的图谶,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强令公卿子弟入学学习儒家经学。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也要通一经一艺,否则免官为民。于是“人思劝勉,号称多士”。苻坚还亲耕藉田,发豪富童仆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出现了“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局面。此后,前秦相继灭掉前燕、前凉等政权,统一了北方。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秦苻坚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前秦苻坚改革的意义。
2023-0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2年至1863年,清政府国库平均收入仅为道光前期常年的70.4%,其间以1853年为最低,为常年的41.5%。其中银两收入减少尤剧,1856年减至常年的21.5%。当时大钱票钞贬值,钱文收入大增,1857年更是增至常年的18倍以上。其所占国库收入的比重也大大增加,1856年至1859年间约占70%,显然,当时出现了严重的银荒现象。从1853年起,清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各种新的财政措施。第一,推广捐例。清政府鼓励劝捐助饷,根据数量多少赏给盐运使或副将等职。第二,发行纸币及大钱。据不完全统计,清中央政府几年中发行官票9781200两,宝钞27113038串,铜大钱合银450万两,铁大钱合银375万两。第三,举借内外债。从1861年到1865年,苏、浙、闽、粤等省先后向英、美各国洋商举借过12笔外债,借款总额达1878620万两,大部分由海关税收作为偿还担保。第四,增加赋税。厘捐名目繁多,捐务名目有卡捐、饷捐、房捐等近二十种,大多彼此雷同,重复抽收。

——摘编自付志宇《略论晚清财政危机与清政府的经济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出现银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推行财政措施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经办洋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款项由地方自行支配,而未向朝廷“奏销”。朝廷虽多次谕令各省奏报,但收效甚微。1906 年,传统的户部和1903年新设的财政处被合并为度支部。1909年初,朝廷颁布《度支部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作为中央与地方专门负责清理财政的管理机构,并由度支部向各省派出监理官,以加强督促管理。此后,各省先后编辑、完成了《财政说明书》,详细统计了各省收入的田赋、漕粮、盐课、关税等款项和支出的廉俸、军饷、教育、巡警等款项。各省财政经过爬梳整理,渐有眉目。1911年,清廷又依据《试办全国预算暂行章程》,编制出了各省和全国的预算。由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朝廷在核定预算时,对地方支出大幅核减,督抚纷纷“致电反对”。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清理财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清理财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计划设立责任内阁,废除军机处,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慈禧太后在谕旨中说:“军机处为行政总汇……办事较为密速,相承至今,尚无流弊,自勿庸复改。”军机处得以保留。这一事件说明(     
①军机处仍然能适应时势                            ②清朝政治改革流于形式
③官制改革遭到巨大阻力                            ④皇族内阁维护君主专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