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仓指中国古代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政策,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社仓经过康熙帝试点实践,再经雍正全面试行而普及全国。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一方面是受儒家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改革政策,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盘查社仓,及时纠正不适宜的政的政策,使得社仓建设正常进行。雍正帝将康熙帝犹豫再三的设立社仓的想法变为成功实践,并为乾隆朝社仓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的社仓制度奠基于雍正帝。莆公权先生阐迅清朝的粮食体系时曾指出:“在整套乡村统治体系中,饥荒控制所占地位非常重要,因而清政府对它的重视并不亚于保甲或里甲制度。通过我们对于雍正朝初期社仓与保甲同时推行的考察,可以说清初社仓制度与保甲制度对基层治理效果同等明显。

——摘编自常建华《清康雍时期试行社仓新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成功实行社仓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定都长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转运南方的粮食。但是,依靠大运河的漕运面临线路严重不畅,运输周期太长,成本较高等难题。唐玄宗逐渐认识到必须改革漕运,来缓解长安的粮食压力。732年,唐玄宗任命装耀卿为宰相兼主管漕运的江淮、河南转运使,改革漕运。装耀卿在地方任职时就十分关心漕运,又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思考,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他继承了隋代的仓储制度,在扩建粮仓的同时,又新增了一些粮仓,这些粮仓与分段运输相互配合。从而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通过这些措施,使长安与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全国漕运网有机连成一体。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耀卿改革漕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装耀卿改革漕运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裁减机构与官员,载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漕运改革首推刘晏。“安史之乱”使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藩镇趁乱拒向朝廷缴纳贡赋;而朝廷长期仰赖的东南之地,虽未经战火摧残,却因运河年久失修、战争破坏而难以通运。刘晏受命于唐王朝严重危机之时,组织兵丁,发动民工,疏浚淤塞河道,改善运输工具;实行雇佣法,“以盐利雇佣,分吏督之”,用官府在江淮专卖食盐所获利润雇佣民工运输。并在唐玄宗年间裴耀卿转搬法的基础上,由直达改为分段联运;实行“教漕卒”,训练能适应各种水势和驾驶各种船只的船工水手;创立漕运奖励制度,“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

——摘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北周中央实行六官制,分工不清、效率低下;地方郡县设置过繁,“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朝取代北周以后,各地的士族集团控制着很多部曲、奴碑、荫户,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开 皇年间,隋文帝设五省六曹,五省为内史省(掌机要诏书)、门下省(掌审查封驳)、尚书省(总 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和内侍省(掌宫室内廷);“罢天下诸郡”,“存要去闲、并大去小”,并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废除九品官人法,“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官员“皆吏部除授”,每年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隋朝的许多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摘编自《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从1985年开始,伴随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医院由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机构转变成基本上自负盈亏的营利性组织。由此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等等。在总结第一次医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新医改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全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建立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

——摘编自吴丹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0年代医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一轮医改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1987年,中共十三大开始探索新时期干部分类管理办法。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进程,使干部选任与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相结合,探索多元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2010-2020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年规划纲要》,要求着重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0年,党中央又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

——摘编自李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以来我国改革干部选用制度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来我国改革干部选用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