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璁大力支持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嘉靖七年(1528年)提拔他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入阁机要间推行改革:调整内阁翰林,开创了“科道官员互相弹劾”的规定,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管,对地方官考核上报吏部查实。为了整治宦官干政,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同时大规模裁员,罢黜镇守太监之职。坚决清理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在二些地区推行“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编”的赋役制度。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张璁是“嘉隆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张璁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重大改革与国家治理

材料   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经济困难;而桓公欲图霸业,想有一些作为,拜管仲为相,实行改革。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三官制度。……郊外设邑、卒、乡、县、属等机构。……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农为本,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本末并举。

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

——摘编自中华文本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山汗(元武宗,1281~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收。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围的决定权。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无论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汉武帝采取了各种方法,甚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元封元年汉武帝“方忧河决”,随即出现了“河溢皋陆,堤繇不息”的惨象,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包括术士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到水灾的治理。汉武帝是欲通过方士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根治水患。也许汉武帝感觉到触怒了苍天,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甚至要祭祀后土以求得苍天的庇护,他甚而认为“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除了,上述所谓的祈求苍天庇佑治理黄河水患外,汉武帝主要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在治理黄河水患的同时,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或者迁往漠北地区,或者迁往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据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理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遇制了黄河水患。1954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10-14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五)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

——《宴阳初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
2021-09-2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庆历四年,知制诰欧阳修等人起草并颁布贡举新制,使得科举考试各方面都有了参考标准。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述》中对庆历科场新制的内容作一详细的录入:进士(省试)试三场,不改封弥、誊录制度。考试顺序为:先试策三道,一问经旨,二问时务;次论一道;再诗赋各一道。关于旧时的试帖经、墨义,今统统取消。关于各场的评判标准:初场引试策,先次考校。内有文辞鄙恶者,对所问不备者(谓十事有五项以上不对者),误引事迹者(谓十事误引五项以上者),虽能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等,并不更考论。对于论,内有不识题者,文辞鄙恶者,误引始者(十事误引三项以上者),虽有成文却理识乖谬者,杂犯不考式者,凡此五,亦不更考诗赋。第三场诗赋毕,将存留策、论卷子上与诗赋通考定去留。合格荐名者,出榜告示。

——摘编自许洪波《宋初科考与文赋--以欧阳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年间"贡举新制"中有关"省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年间"贡举新制"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彻底堵住各诸侯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减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

——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
2021-06-08更新 | 4037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难点专题12中西方古代管理制度的演变-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60次组卷 | 43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户籍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有关我国户籍制度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汉承袭了秦的户籍制度,与此同时又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汉政府表彰累世同居,法律禁止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孙分门立户,魏晋时期,政府颁布了“户律”,实行编户齐民,将户籍管理法律化。宋朝实行都保制,王安石变法时期又实行保甲制度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宋朝有最为典型的特权户籍"官户”,它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法等特权。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叫“匠户”。明代以户帖制与黄册制登记户口,将户口、土地和赋税三者合一。在管理上,明朝实行里甲制,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动,邻里之间,相互监视,相互举报,处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清朝康熙之后,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随着保甲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建立,乾隆三十七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淡化了户籍的赋税功能,而强化了政治控制功能。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强化再到改革的演变的历程。户籍制度内涵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异化。“为土地改户籍”、城市户籍含金量不减反增等现象成为制约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人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先后进行5次改革,改革力度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改革是采取先改内容再改形式,通过降低入户门槛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二元户籍制度向一元户籍制度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域内人口城镇化进程。成都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户籍本原功能,是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典范。

——徐茂《人口城镇化视野下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政治经济大变革时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向赞同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以蔡元培为总长的教育部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将女子教育基本上纳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壬子学制》。之后又颁布了各种学校令,并“与前项系统各有出入,综合起来又成了一个系统,谓之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女子高小以上,可设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在复古思潮的干扰下,女子教育的正常发展步履维艰。随着时间推移《壬子癸丑学制》弊端不断暴露,1922年,政府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颁布《壬戌学制》。它在受教育权方面规定女子获得了同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实行男女同学,而且课程上也不再有男女之分。同时,它还使得女子教育权利被制度化和法律化,从而使女子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摘的自刑微《浅析民国前男女子教育发展动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