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借鉴西方兵役制度经验,“新政”时期,清廷建立了退伍制度。这一制度虽对兵丁退伍的管理以及应负责任作了一些规定,但为退伍士兵预筹的出路如任低级武官、入学堂学习或任教员等实际上很难安排,生活安置仍只能是“听其自谋生业”。

——摘编自赵志国《浅析晚清新军退伍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初步建立了中国优抚保障制度,退伍军人和军烈属除享受挂光荣匾等各项荣誉外,还享有物质优先待遇,如对困难的军烈属给予粮食等补助。抗美援朝时期,党和政府强调优抚工作是政治性工作,要求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经常进行优抚工作。1979年,颁布《关于改进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工作的规定》,根据城市、农村情况的不同,政府开始对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采取每月六至二十元不等的现金补助。此后国家先后多次提升抚恤标准。90年代后,一大批优抚法规条例相继颁布,优抚制度建设走上了法制化道路。

——摘编自尹传政《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实行退伍制度的背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退伍军人优抚保障政策的原因及特点。
(3)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分类一览表

依据层次史实
按程度分类改变原有制度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维护现有制度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②        、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按性质分类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挽救统治危机自我完善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阿里改革
封建化和农耕化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化解内部危机欧洲宗教改革、⑤        、日本明治维新
自我完善的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⑥        、二战后资本主义调整
适应近现代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应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改革明治维新、⑦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社会主义改革        、斯大林改革、苏联三次改革新中国的改革及开放

(1)在上表中        填入恰当的改革史实一例
(2)结合上表及所学知识,围绕改革的原因、目的、措施、进程、特点、影响、启示等因素选择其中2——3个要素,史论结合谈谈你对改革问题的认识。
2021-04-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4年,英国国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救济,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被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接受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身自由要受到限制、失去政治权利。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制度的特点。
(2)英国的新济贫法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争论一直没有间断。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是“残忍的”,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是“有益的”。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摘编自季林、张玉军《明朝的“普法教育”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普法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要之,新生活运动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国民之生活合理?曰必提倡以“礼义廉耻”为日常生活之规律。一、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为,求国民生活之艺术化。……二、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争盗窃乞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生产化。……三、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乱邪昏懦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军事化。

——《新生活运动纲要》

材料二同在竭力推动“新生活”的贺衷寒和张学良,对“新生活”的理解却截然相反。贺衷寒说:“‘五四’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运动,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发扬”;张学良却大唱反调:“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法学家章渊若当日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只有在一个赏罚分明、贪污绝迹、纪律振肃的国家,社会才有是非,才有公道,而民众才会明礼义,知廉耻,有纪律,守秩序。”如高华所言:“国民党只是在中央一级实行‘以党统政’,省以下则实行党政的完全分开,在省以下的基层,其党务机构形同虚设。”

——摘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